專訪老三吃素:只賣米食料理卻能風格多變!疫情不推冷凍包只為環保

「老三吃素 me n V3gan」是一間隱身在台南海安路巷弄中的質感純素餐廳,潔白的建築外觀搭配簡潔明亮的裝潢,一踏入就能感受到令人溫馨、舒適且放鬆的用餐環境。

除了用餐空間外,品牌主理人 Dan 更是在菜單下足苦心,每道皆為自己研發與設計的原創特色料理。

老三吃素因著 Dan 的理念與無比堅持而誕生,希望透過料理的溫柔力量,向每一位客人分享蔬食無差別的美好

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站在白牆和老三吃素的招牌前方的人
↑ 台南純素餐廳「老三吃素」主理人 --Dan

【因一份作業而踏上 Vegan 之旅】

問起是什麼樣的契機才讓 Dan 蛻變成一位蔬食者,他侃侃而談這段特別的緣分。Dan 五專畢業後便飛往加拿大就讀語言學校,學習期間課本每週都有不同的單元,每週五的課堂作業得繳交一篇作文,而某次單元主題正巧就是環保。

Dan 笑著說,因為課本單元中只有提供 10 個單字而已,沒辦法只用這些單字來寫一篇作文,所以他透過 Google 仔細查找、閱讀各種資料,這才挖掘到更多關於環保的知識。

越看越有心得的他,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中各種選擇和消費都會影響著環境與地球,環保理念在心中深深扎根,這一份作業開啟了 Dan 通往環保生活的大門。

心態上的劇烈轉變也帶動著身體力行,吃素便成為 Dan 實踐環保的方式之一,碰巧遇到生活環境改變,從原先的鄉下小鎮搬到大城市溫哥華念書,Dan 可以稱是「無痛轉植」,抵達溫哥華後的第一餐就開始吃素,不但適應良好,甚至笑說自己不曾想念過肉的味道。

↑ Dan 在加拿大觀看鮭魚洄游,成為開始認識動物權的起點

當時加拿大的素食文化相比台灣發展較為成熟,當地已有許多人基於環保和動物權而吃素。溫哥華每週更有純素市集,不論是素肉、起司或冰淇淋通通吃得到,讓 Dan 的日常飲食更毫無阻礙。

以環保為初衷的 Dan,起初對於動物權還不太熟識,而是在轉素後正好遇上了鮭魚洄游的季節,親眼看見鮭魚們為了下一代努力活命、奮力上游,那次的體驗讓他深刻感受到動物的生命力,也是促使他開始認識動物權的起點。

【面對家人的懷疑,如何勇往「植」前?】

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一直以來是 Dan 的理想,並早已一步步計畫著餐廳的大小事,然而轉為素食者後,原先的想法都必須打掉重練、重新構思。

提到最初的想法,Dan 其實想開一間平價、簡單的麵店,「希望能成為許多人印象中或記憶中老店的熟悉感,像是家附近常吃、開很多年的店,從小吃到長大的那種味道。」

一張木頭桌子與四張白色椅子
↑ 老三吃素的內用空間

抱持這份心情加上一股衝動,讓他迫不及待想著手進行,因而提早離開加拿大返回台灣,但回到台灣後一切卻沒有想像中順利。

Dan 首先面臨的是家人的不支持,不論是素食餐廳或吃素本身,家人都存有懷疑的態度,這使得早已規劃好的計劃難以立刻實踐。

當時害怕創業失敗,會不會被認為是因為開素食餐廳所以才會不成功?

Dan 心中十分忐忑不安,因此花費兩年時間細心籌備老三吃素,於 2020 年正式開幕。

而這兩年的準備期間,Dan 一邊認真做功課一邊規劃,也嘗試了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份工作是在農糧署從事米食推廣的相關活動,這段經歷大大影響了當初想開麵店的念頭。

一個穿著白衣、戴帽子、手拿豌豆、站在黑板前方的人,進行食米教育課程
↑ 老三吃素主理人 Dan 在國小擔任講師推動食米教育

Dan 娓娓解釋道,台灣早期農業立國,米甚至外銷國外,台灣自身的消費量也很多,如今隨著不同文化與飲食風格的傳入,使得市面上的麵粉製品琳瑯滿目,舉凡麵包、甜點、義大利麵、漢堡、麵店等等皆是使用麵粉製作,導致麵粉需求量越來越多。

但麵粉本就是源自國外的產物,台灣僅有台中有種植,其產量更不到全國消費的百分之一,目前我國麵粉和米的消費量將近平均,可能已超過米了。

我們所吃的食物都與環境息息相關,進口食材的碳足跡相比當地食材還來得高,採用在地食材不僅友善環境,也能支持台灣農民,正因如此 Dan 更想運用自己的力量推廣米食,所以在老三吃素的菜單只見得到米和米粉所做的料理。

【讓人對素食改觀的料理魔法】

老三吃素的品牌理念是環保、多元、在地跟分享,環保就是 Dan 的初衷,不提供一次性的餐盒,如果想外帶得自備餐盒。

一群坐著的小朋友和一個穿白衣、戴帽子手拿鍋子的人,製作米食甜點
↑ 老三吃素主理人 Dan 推廣米食,帶領小朋友製作米甜點

遇到打電話詢問外帶的客人 Dan 都會請他們自備餐盒,假如客人沒辦法就會拒絕,這種做法剛開始遭到不少人反彈與不理解,但久而久之客人也因為 Dan 堅持而打動。

「有幾個固定外帶的客人,一開始不太能接受,後來都會自己固定準備一組餐具來外帶。」Dan 開心的說著,希望能夠教育客人環保這件事,雖然不容易但養成習慣後可以延伸到其他餐廳和日常生活之中。

黑色盤子裝有兩塊鬆餅形狀的菜頭粿
↑ 外表是鬆餅的私房菜頭粿

多元則是指料理的多元,台灣的飲食文化受到許多國家影響,Dan 說自己的料理難以被定義,是結合各個地方風格的原創料理,沒辦法分所謂中式或西式,想讓大家理解到素食也能很多元化

在地指的是「選用在地的食材」,進口的食材不到十分之一。分享是 Dan 持續在做的事情,藉由老三吃素和每一道料理向客人分享他的理念和初衷。

吃一頓飯真的很難傳達這麼多想法,但希望能播下小小的種子。

他眼神堅定地說著

曾經有位國中同學看到 Dan 開店的消息,前來吃過一次飯,沒想到回家之後就開始吃素了,這讓 Dan 聽了驚訝不已,同時為播下的種子能夠發芽,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還有一件令 Dan 覺得感動的事,曾有一位客人,他家中只有自己吃素,用過一次餐後決定帶全家人來吃飯,家人原本排斥素食,竟然在吃過老三吃素後完全對素食改觀,從那之後這位客人每兩三個禮拜就會來外帶全家人的餐回家一起享用。

Dan 運用料理的力量分享蔬食的無差別美好,溫柔地說道「希望藉由我的料理,可以讓客人不要覺得自己在吃素,我們選擇食物都是選擇好吃、不好吃,或者喜歡吃什麼,而不是選擇肉或不肉。」

【營業額掉七成,僅憑藉「堅持」撐下去】

2020 年 9 月成立的老三吃素時逢疫情期間,而 2021 年一波接一波的疫情嚴重影響之下,面臨最大的困境絕對是來客數大幅減少,營業額慘淡掉了七成,僅剩三成。

白色盤子裝著金字塔型的米食料理,包含櫛瓜、玉米筍、杏鮑菇
↑ 香辣蔬果炒飯,是相當特別的金字塔形狀

雖然後半年稍微成長回升,但隨著今年的疫情又爆發,仍減少了五到七成的營業額。問起有沒有因應疫情做出調整或提升營業額的方案,Dan 笑著說:「好像沒有特別做什麼,算是有種不一樣的正向思考,確實看到許多餐廳倒掉了,就覺得有人比自己更慘,自己也不至於到負債或吃土的地步,那就繼續堅持下去。」

可以看出 Dan 的堅持在各個層面都是推動老三吃素前進的強大能量。疫情之下許多店家紛紛推出冷凍包、防疫餐盒等搶救營業額,Dan 卻沒有跟進依然維持原先的經營模式,最大的原因是環保理念,不提供一次性的餐盒是他的堅持,並且新鮮現做的食物為店內的主打風格,Dan 認為現做的餐點吃起來的感受和加熱食品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開店至今已兩年,一路走來累積了許多經驗,遇過的客人和曾面臨到的問題等等都形成養分,讓 Dan 知道未來怎麼做會更好。

關於老三吃素的未來走向,Dan 說若是有緣分就會轉型,目標是搬往北部發展,目前受限於這個店面與空間的關係,比較難跳脫出既有的品牌形象,若成功轉型則會提供不一樣的產品給大家,但理念始終不會改變,依然會繼續分享環保和素食。

「堅持自己的理念,雖然這樣的理念可能算是小眾,但知道自己是在做對的事情就不會動搖。」

說這句話的時候 Dan 眼裡散發著光芒,感受得到他的真心與堅定,也令人相當期待未來老三吃素轉型後的全新樣貌。

-END-

【老三吃素 Me n V3gan】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 115 巷 3 號
➤電話 :0928428396
➤營業時間:12:00-21:00
➤備註:不定休,店休日請見 FacebookInstagram

>>>推薦閱讀:喜愛台式料理的樂活夫妻,如何面對業績掉七成?-專訪老爹蔬食X拾叁珈琲

文字|Jane

圖片|老三吃素 Facebook & Instagram(@menv3gan_taiwan)

編輯|Jane

核稿|位子、Lilly

Instagram|@alove__story

Facebook|Alove story 植愛故事

Email|alovestory2019@gmail.com

內容版權歸植愛故事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蔬食人物專訪


找蔬食Yang:不追求完美才能接近完美,我只是想把小洋燒煎好的人

專訪嶼人Café:素食咖啡廳90%無麩質又友善小農,Rice&Shine也真心推薦

純素品牌懶人包


精選全台 6 家純素冰淇淋,喜愛豆乳、堅果的你不能錯過

肉桂控看這篇就夠!全台12間特色純素肉桂捲,無麩質、濃郁、辛辣都有

如果喜歡這篇文,可以幫我點拍手5次Like鼓勵,不需花費任何錢就能免費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內容~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